公婆饼的由来
公婆饼,又称唐十八公婆饼、敬孝饼、土家公婆饼,是一种具有土家民族风味和特殊制作工艺的传统小吃。关于公婆饼的由来,流传着以下几种说法:
1. 乾隆年间的故事 :
据传,在清朝乾隆年间,湖北省鹤峰县唐姓农户的儿子十八娶了媳妇,继承了父母的面饼手艺。儿媳为公婆制作早餐,受到乾隆皇帝的高度赞赏,并命御厨学习这种手艺。因此,后人称这种饼为唐十八公婆饼。
2. 儿媳的创意 :
另一个故事讲述的是,儿媳在回门次日,按照土家族习俗为公婆制作食物。面对公公提出的制作十张相连的饼子的要求,儿媳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难题,并由此首创了公婆饼。
3. 寓意与象征 :
公婆饼的外形像一对相互依偎的夫妻,因此得名。它也被认为是最好的孝敬公婆的点心,寓意着兴旺夫家之美意。
4. 地方特色 :
公婆饼在恩施地区非常受欢迎,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制作工艺成为当地十大名小吃之一。
5. 其他传说 :
在莒城西南的浮来山南麓,有一个名为“公婆山”的地方,山下有家人家制作五香圆面饼,因饼身如龙绞绕,被称为“蟠龙饼”。后来,这家人的生活故事被传为佳话,其饼也被称为“公婆饼”。
以上就是关于公婆饼由来的几种传说,每一种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鹤峰公婆饼的独特制作工艺是什么?
老公饼和老婆饼的制作方法有何不同?
公婆饼在恩施地区的其他别名有哪些?